Oceane
碩士學歷:
Rotterdam School of Management (RSM), Erasmus University – MSc. i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荷蘭鹿特丹管理學院 – 供應鏈管理碩士
大學學歷:
國立政治大學 – 企業管理學系
SKEMA Business School – Exchange Program
過往經歷:
法國 School of Knowledge Economy and Management – Exchange Program
旅遊產業 – 業務流程優化
顧問業 – 運營顧問
食品業 – 需求分析規劃
留學前的經歷
大學科系選擇 : 政大企管系的自我探索
因為高中是文組的關係,所以或多或少有受到外界的影響,覺得商學院的選擇是相對保守且穩定的出路,加上還沒有很清楚自己的興趣及未來的方向,因此相較於統計和會計這類單一的科系,企管系可以學的東西就很多,當中包含經濟、統計、會計、資訊管理、人力資源管理、供應鏈與行銷等課程。
雖然常常聽到有人說:「企管系什麼都學,但什麼都不精」這句話,但對於喜歡多元嘗試的對我來講,卻是一個很棒的優點,透過不同的觸碰與嘗試找到自己的興趣,再根據這個興趣去選修更進階的課,其實不會比一開始就決定自己要往哪個方向來的落後。因此我在大學四年除了找到自己在供應鏈這塊的興趣,還修了很多政治、哲學及藝術史等奇奇怪怪的課,除了讓自己有專業知識的學習,還有更多課外的認識。
交換學生 : 法國 SKEMA Business School
當初知道學校有交換計畫,覺得要把握學生時期多去看看,所以就申請了。不過當時沒有特別想去哪個國家,可能是對藝術方面有點興趣,志願表上就填了藝術氣息比較濃厚的義大利和法國,最後上了法國的SKEMA。後來才發現這所學校商學院在當地非常有名,而且有南北兩個校區可以選擇,而我當時是選擇北校區里爾,因為到歐洲其他國家旅遊都非常方便。
因為是商學院的交換計畫,所以內容當然主要都是以商學院的課程為主,我當時修了跨文化專案管理、零售業趨勢等課程。現在想想還蠻實用的,因為跨文化專案管理主要就是學習和不同國家文化的人,在不同的時區、不同的地點怎麼合作,對應到現在疫情的狀態,我覺得這堂課很好地發揮了作用。零售業趨勢這堂課也讓我之後在申請荷蘭供應鏈管理碩士可以符合錄取的課程要求。
經營企劃 : 泰國外派機會
大學快畢業的時候,身邊很多同學都在準備碩士申請,不過我自己總覺得沒有一定要唸到碩士不可。畢竟商學院背景出身,碩士和學士的起薪差異不大,所以也不想浪費時間和金錢多念兩年書,更何況還要背負可能會唸到自己不喜歡的科系。因此決定先出社會工作幾年,想確認自己在職場上的喜好和需求之後再決定是否繼續攻讀碩士。
而我的第一份工作叫作經營企劃,主要是幕僚職位,也就是協助高階主管做規劃與執行,可能會涉及到組織、工作流程、系統等很多面向的內容,簡單來說有點像是內部管理顧問。
雖然一直以來對於管理顧問都有一些憧憬,但是顧問業需要的人才通常是有工作經驗的,所以後來在這份工作的面試過程中得知自己未來的主管也曾經在顧問業待過,所以就覺得可以從他身上學習到相關知識的情況下而接受了這份工作。也因為主管的高要求,所以我在職場上受到很扎實的訓練,尤其是專案管理和流程改善這個部分,這也成為我後來想持續追求的領域。在經營企劃的最後一年,因為公司需求而被外派到泰國協助海外流程改善,對我來說也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機會,我很感謝當時的主管願意讓這麼年輕的我去嘗試面對海外的挑戰,也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事情。
管理顧問業 : 實現最初的憧憬,審視目前不足
然而心中那個對於管理顧問業的憧憬並沒有隨著時間而流失,於是在累積足夠經驗之後,換到了事務所做管理顧問的工作。由於當時組織分工比較不明確,所以接了很多相當不同性質的專案,但主要也是環繞在內部企業流程改善、生產系統的評選與開發等等的問題,最後也有接觸到一些客戶關係管理的相關案子。相較於上一份工作,這份工作的環境是更加適合我的,只要可以達到成果和產出,工作時間的安排就可以很彈性,而部屬和主管之間的溝通也相對平等。另外,透過接觸到各類的產業和企業,從中學習觀察、找出問題,並和不同領域的同事們討論、激盪,想出可行的解決方案。每一個專案都充滿挑戰與成就感,但也是這個時期我開始意識到自己的不足,開始懷疑自己是否真的能夠給予客戶真正有用的建議,而開始思考進修的可能性。
荷蘭鹿特丹管理學院 (RSM) 的就讀經驗
荷蘭留學 : 選擇荷蘭的考量
雖然過去曾經到法國交換,但礙於語言的考量之下,最後選擇英文普及率非常高的荷蘭去做申請,除了語言的考量之外,荷蘭當地國際化的商業環境對於未來求職是很有幫助的,而在有工作的情況之下對於未來長期居留的簽證取得就相對容易。另外荷蘭本身的教育水準和生活品質,都是讓我決定到荷蘭唸書的原因。
RSM : 選擇鹿特丹管理學院的原因、教學方式
鹿特丹管理學院在荷蘭的聲譽很好,外面的人只要聽到你是鹿特丹管理學院畢業的學生都會另眼看待。此外學校的資源豐富,不管是就業輔導還是企業徵等活動,都可以讓學生在求職這條路上走得更輕鬆。在教學上跟台灣不太一樣的地方是,台灣老師比較習慣完整地教完所有範圍,但荷蘭老師習慣在課堂上教五成,剩下五成可能是需要學生自己看書、探索、討論,或是私下跟教授約時間請教,所以作業跟課堂上教的內容比起來通常都很難,課後需要花大量的時間自主學習。
RSM : 荷蘭供應鏈管理碩士的課程規劃、畢業求職方向
雖然整個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學程看上去只有一年,卻沒有因此沒有比較輕鬆,隨之而來的是課程更加密集且精實。我跟同學們常常在圖書館寫作業、討論到半夜12點。上半年是必修,主要有供應鏈基礎、物流、資訊系統、作業管理、採購、配銷,還有寫論文需要的研究方法等。下半年則是選修課,看個人興趣,我選擇的是供應鏈模擬、定價策略和需求預測,課程很硬,也涉及到很多統計及程式語言的學習。另外是鹿特丹管理學院的供應鏈碩士學程有承認實習學分,所以多數的同學會選擇在下半年去實習,再利用零星的時間寫論文、和教授討論,所以真的是非常忙碌且充實的一年。
因為荷蘭的供應鏈享譽盛名,尤其是其在歐洲所處的位置,不管是陸、海、空都至關重要,也因此在荷蘭供應鏈相關的職位需求也一直都存在。而供應鏈涵蓋的範圍很廣,從採購、定價、物料管理、庫存管理、生產管理、物流、需求規劃等等都可以從事,而且不管什麼產業都會有供應鏈的職位,所以可選擇的工作就相對多一些。
荷蘭的工作經驗
荷蘭食品業 : 從顧問端到營運端、需求規劃管理
在荷蘭的第一份工作是需求規劃,主要是協助銷售端預測出精準的需求量,對生產端則是要確保貨品能夠如期如質產出,算是在供應鏈裡最靠近市場的職位。念完供應鏈碩士之後,覺得自己以前的工作都是以顧問或類顧問的職位,雖然可以看得很廣,不過感覺都像是整個市場的旁觀者,所以想嘗試自己做營運端的工作,加上碩士期間選修需求預測的課程,學了一些用統計、機器學習等方法去做預測,所以躍躍欲試。
真實踏入到供應鏈的實作領域後,發現步調快很多,壓力來源也不一樣。以前比較專注在中長期,步調的快慢或壓力取決於主管或客戶的要求。但作為需求預測和產銷之間的調節者,必須要快速做出反應和抉擇,幾乎天天都會有突發狀況需要解決,更可以體會到身在營運端可能會無法顧慮流程優化及標準化的情況。尤其是疫情這一年,從前半年的缺貨到後半年因為疫情造成庫存過多,歷經各種極端狀況。
荷蘭職場 : 台灣、泰國、荷蘭的工作差異
台灣跟泰國的工作氛圍與方式差異不大,但也可能是因為我是台灣的公司外派到泰國的分公司,所以感受的並非實際的泰國情況。不過在跟同事相處上,泰國的同事就明顯比台灣的溫吞一點。泰國人很有禮貌,不過有時候太禮貌,就會在他們有問題的時候可能不好意思問,或是有意見也不好意思發表,也因此會耗掉更多的時間在溝通這個部分。
荷蘭職場的溝通方式就非常理性、直接,有時候甚至會直接到讓聽者受傷的程度。不過也因為這樣的工作態度讓他們在溝通的時候很有效率,可以直搗重點,這方面是我蠻欣賞的地方。
荷蘭生活的適應
一開始最不適應的應該是他們的身高,還有在超市會變成文盲,曾經為了找半脂牛奶找了半個小時。而腳踏車的路權最大,所以連行人走路也必須讓腳踏車。另外荷蘭的天氣變化大,我可能到現在都還不太能適應荷蘭冬天的天氣,總是濕濕冷冷,很像台北,但是比台北更糟,每次到冬天我都非常不想出門上班。
未來職涯規劃
雖然也喜歡荷蘭的生活方式和步調,不過台灣也有好的地方,很難一概而論。只是覺得趁自己和父母還年輕時,能到海外去闖闖看是一件很棒的事,所以想好好把握現在的機會,未來是否會繼續在荷蘭並沒有強求。就像我前陣子看的電影靈魂急轉彎一樣,覺得能夠享受當下的樂趣是最重要的。而工作的部分,除了在供應鏈上繼續精進之外,也期待自己可以在不同的領域學習成長。
延伸閱讀 : 更多鹿特丹管理學院 RSM 校友的現身說法
我與西班牙的緣分,從歐語系到勇闖科技巨頭 | ESADE CEMS program
在永續能源「大國」,再續電動車前緣 | EVBox Server Offer Manager
雲林科技大學 環工系 -> 斯圖加特大學 (Uni Stuttgart) 環境工程碩士
目前與先生一起生活在新加坡,育有一兒雞腿的新手媽媽。作為數位游牧工作者,同時擔任 WillStudy 品牌 Podcast 《留學幫幫忙》主持人,歡迎所有對於分享自己熱血、辛酸、乘風破浪的留學故事的校友們與我聯繫 : lichun.lin0905@gmail.com